民以食為天

古人云:「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天」者,至高之尊稱,也就是說,「悠悠萬事,惟此為大」。這是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精粹的所在。儒家認為民食問題關係著國家的穩定,孟子的「仁政」理想在於讓人們吃飽穿暖,以盡「仰事俯畜」之責。

總之,不論窮富貴賤,似乎都離不開食。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飲食確實是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有那麼多各種名目的宴會,都是藉著食來協調國際或人際關係,以達到歡樂的目的。

不過,如想吃得健康,吃得舒服,我認為,最好回到宋朝。從吃的角度來看,宋朝是承先啟後的朝代。從宋朝開始,杯、盤、碗、筷等餐具才逐漸齊備;煎、炒、烹、炸等烹飪手法才初步完善;蘿蔔、白菜這些蔬菜才開始普及;餐桌飯局的各種規矩才基本定型。宋朝的高檔飯局,是酒水和菜餚嚴格搭配,每飲一杯酒都要換一道菜,更像今日的法國餐。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一書,作者李開周,河南開封人,曾在《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羊城晚報》等媒體開設專欄。全書共分十章。內容從赴宴必讀、酒客須知、飲食器具、象形食品以至肉食與海鮮,無不涉及,特別是提到古人說的「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鮑魚,其實是臭鹹魚,不是今日的名貴海產鮑魚。宋人筆下的「鮑魚」叫「鰒魚」, 最名貴的是在山東登州出產。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作者:李開周
由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