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
所謂「墨菲定律」,指的是只要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不過這條定律,其起源存有爭議,最廣泛的說法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美國空軍的火箭專家愛德華・墨菲,進行一次火箭試驗。在試驗中,需要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掛在受試者頭頂,有兩種方法可用來固定這些加速度計在支架上。不過,最終卻錯誤選擇了一種可能會造成災難的方法,導致試驗失敗。
墨菲隨後發表著名的斷言:「如果有兩種或以上的方法可以執行某項任務,其中之一可能會導致災難,那麼一定會有人選擇那種可能導致災難的方法。」
墨菲定律其後迅速傳播,成為20世紀西方文化的重要發現之一。而《墨菲定律》這本書,編著者嗨迪語重深長向讀者指出,墨菲定律不等於倒霉定律,人們總是從未真正理解過墨菲定律,從未想過正向解讀墨菲定律,從未思索過墨菲定律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正因如此,許多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沒有過好此一生。
編著指出,墨菲定律的本意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害怕生活、逃避過錯;相反,它想告誡我們,任何事情都不像其表面那麼簡單,不要忽視任何存在的危機,也不要對任何事情抱有盲目的幻想。面對一切事情都應做好萬全準備,學會未雨綢繆。
總而言之,錯誤總會發生,只因錯誤確實存在,這就是墨菲定律的必然性。我們該做的是,從全新的立場出發,重新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不過編著者最後有一忠告:他說此書建議僅供參考,不能代表專業心理輔導,讀者要心裡有數。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墨菲定律》
編著:嗨迪
由 長江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