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流傳二千五百年的佛法,至今仍然深深影響世人。佛法究竟有甚麼奧秘,為甚麼當今佛教信徒愈來愈多?為甚麼佛教在西方日益受到重視?佛法真的能給大家幸福嗎?沒有比僧侶與哲學家這對父子的論辯,所擦出的火花,更適合來回答這些問題。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這本書,父子你來我往,提問尖銳,回答嚴謹,夾雜以辯論中活潑生動的思維,成為東方與西方、科學與心靈的世紀交會。
身為哲學家的父親,名叫尚•方思華•何維爾,是法蘭西學院院士。他是哲學教授,也是政治評論家,所著述的政治評論,曾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的回響。身為僧侶的兒子,名叫馬修•李卡德,生於1946年,是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西藏大師學習,四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
馬修的父親是哲學家,母親是藝術家,舅父是探險家,家世良好,加上他的老師是196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方斯華•賈克柏,而馬修則是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如果他想在世俗中走完人生的康莊大道,應是毫無問題,但突然之間,他決定放下一切,到遙遠的國度,披上袈裟,削髮為僧,而並不是因為他遇上一些不如意事或者困擾。
難怪馬修的父親,哲學家尚•方斯華,也為此事感到困惑,父子相約在1996年5月,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山上,一個叫哈堤班的寧靜地方,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談,其中的智慧,發人深省。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作者:尚•方思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
由 先覺 出版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這本書,父子你來我往,提問尖銳,回答嚴謹,夾雜以辯論中活潑生動的思維,成為東方與西方、科學與心靈的世紀交會。
身為哲學家的父親,名叫尚•方思華•何維爾,是法蘭西學院院士。他是哲學教授,也是政治評論家,所著述的政治評論,曾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的回響。身為僧侶的兒子,名叫馬修•李卡德,生於1946年,是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1972年移居印度,向西藏大師學習,四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
馬修的父親是哲學家,母親是藝術家,舅父是探險家,家世良好,加上他的老師是196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方斯華•賈克柏,而馬修則是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如果他想在世俗中走完人生的康莊大道,應是毫無問題,但突然之間,他決定放下一切,到遙遠的國度,披上袈裟,削髮為僧,而並不是因為他遇上一些不如意事或者困擾。
難怪馬修的父親,哲學家尚•方斯華,也為此事感到困惑,父子相約在1996年5月,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山上,一個叫哈堤班的寧靜地方,進行一次面對面的交談,其中的智慧,發人深省。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作者:尚•方思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
由 先覺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