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這本書,父親是哲學家,兒子是僧侶。對談完畢,兒子並沒有說服父親削髮為僧,父親也無法游說兒子還俗。身為哲學家的父親說,對談之後,作為一個智慧系統而言,他愈來愈欣賞佛教;然而,以一個形而上學的系統而言,他愈來愈懷疑佛教。

另一方面,身為僧侶的兒子,對談之後,提問:人類最深切的期待是甚麼?生命的真正意義是甚麼?他回答:佛法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指出,所有人在生命中找尋的就是快樂,但快樂不只是某一種舒服的感覺,而是一種滿足,且「快樂」的意義必然包含「智慧」。

哲學家與僧侶的對談,誰對誰錯,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倒是哲學家指出了一點,解釋了佛教在今天為甚麼在西方世界引起那麼大的興趣,主要原因是佛教填滿一個缺口,這個缺口是西方哲學遺棄了倫理和生活藝術的範疇才造成的。

他說,西方在科學勝利了,但缺乏有效的智慧和倫理;東方帶來倫理,教導大家如何過得更好,但可惜沒有理論基礎。

本書大部份的對談,是哲學家提問,由僧侶回答,直到最後一章,即第十九章,才倒過來,由僧侶提問,現代的西方哲學家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而哲學家的回應,表示他不相信靈魂不朽,認為死後生命不再延續,因此生命意義的完整解答根本不存在。可惜這一章的篇幅太少了,是本書美中不足之處。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
作者:尚•方思華•何維爾、馬修•李卡德
由 先覺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