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一個基本特徵。每個人都有好奇心,但是好奇的對象和程度不同。因為好奇心,人類登陸月球,發明網絡。也因為好奇心,大家不斷使用手機。但好奇心到底是甚麼?

天體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馬里歐・利維歐對好奇心很好奇,所以他寫了一本書叫《好奇心》,英文書名是《Why? What Makes Us Curious》,意思是:「為甚麼?我們為何如此好奇?」

為此,他進行大量研究,探訪眾多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甚至訪問了很多好奇心特別旺盛的人士,包括取得六個跨領域學位的太空人、從音樂轉往物理學研究的核子專家以及擁有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的首席結他手。

在一個網上節目,利維歐提到,好奇心分幾種,一種叫知覺性好奇。當有些事令人驚奇,不符合原有的認知,就會產生這種好奇,總之是感覺不舒服,必須找出答案,才能解開心中疑團。另一種好奇心叫知識性好奇,是處於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期待找出答案就會獲得獎賞。這種好奇心也是一些科學研究背後的驅動因素。

除了這兩種好奇心,利維歐還提出一種叫「多樣性好奇」(diversive curiosity)。他說一旦看到年輕人不停看智能手機,尋找文字資訊來排遣內心無聊,就是多樣性好奇。而這種好奇其實會有負面影響,因為它會轉移人的注意力。

最後,我發現這本書有個有趣地方,就是作者認為關於好奇心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定義。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好奇心》
作者:馬里歐・利維歐(Mario Livio)
譯者:顧曉哲
由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